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,推进空天海洋领域关键技术攻关,培育发展未来产业,根据《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“十四五”规划》,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“空天海洋”(第二批)项目申报指南。
一、征集范围
专题一、海洋工程装备
方向1、深海多功能非粘结动态软管关键技术研究
研究目标:研制适用于1500米级水深的深海多功能非粘结动态软管,管内径不低于12cm,长度大于500m,设计寿命不低于15年,同时具备流体介质输运、信号通讯、电力供应和内置式姿态形变连续监测功能;研发基于智能孪生体的海洋软管设计与监测软件,具备频域/时域涡激振动分析功能;研制软管疲劳加速测试装备,具备500吨拉力下拉、弯、扭复合加载功能,实验时长不低于2500小时。
研究内容:研究多功能非粘结动态软管的一体化设计与优化、临界与超临界雷诺数下的水动力及涡激振动实验分析、软管整体形态实时连续监测、测试试验等关键技术,开展多功能非粘结动态软管工程示范应用。
执行期限:2025年11月1日至2028年10月31日。
经费额度:非定额资助,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,投入专项资助经费不超过300万元。企业牵头申报时,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之比不低于2:1。
方向2、“两洋一海”季风区海气通量浮标与监测系统
研究目标:面向“两洋一海”海气通量监测预报需求,研制漂流式海气界面浮标,挂载能力不低于2kg,适应风力不低于8级;构建海气通量监测系统,部署不少于50个海气界面浮标,生存周期不低于6个月,实现海面大气风、温、湿、压等要素和水下温、盐、流等数据同步采集,实时传输率不低于95%。
研究内容:开展海气界面浮标总体设计、多传感器数据低功耗变频采集、稳定通信等关键技术研究;研发海气一体化智能预报大模型,建立“两洋一海”海区海气耦合智能监测和预报系统。
执行期限:2025年11月1日至2028年10月31日。
经费额度:非定额资助,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,投入专项资助经费不超过300万元。企业牵头申报时,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之比不低于2:1。
方向3、高海况下低轨卫星可靠传输技术与船载终端研发
研究目标:面向远洋航运宽带通信需求,研制自主可控船舶低轨卫星通信终端,建立海洋低轨卫星通信系统,与Inmarsat等国际主流海上通信系统相比,在4级以上海况场景下,时延降低1个数量级,下行速率不小于30Mbps,上行速率不小于1Mbps,实现“一带一路”重点航线船端航行动态信息与岸基指令的百毫秒级快速交互,并在远洋集装箱船舶上加载应用。
研究内容:研究高海况下的低轨卫星高宽带低时延信息传输机制、星船天线高精度动态对准、星船通算一体化资源管理等技术,在船舶上加载应用。
执行期限:2025年11月1日至2027年10月31日。
经费额度:非定额资助,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,投入专项资助经费不超过500万元。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的比例不低于2:1。
申报主体要求:上海市企业
方向4、具身智能驱动的船舶外板焊接机器人
研究目标:针对船舶外板维修过程中的高空焊接场景,研制具身智能作业机器人,具备自主行走和自主焊接路径规划功能,外板焊接厚度15-25mm,作业跟踪精度≤0.5mm。现场示范验证具身智能作业机器人通过路径规划行走至焊接区域,完成2m立焊和5m横焊作业,焊接质量满足国际船级社协会《船舶建造与修理质量标准》要求,并通过船级社检验。
研究内容:开展机器人系统总体设计、本体多源感知与异构数据融合等技术研究,建立面向船舶外板维修的作业工艺数据库和具身智能模型。
项目交付物:船舶外板焊接具身智能机器人1套(兼具行走和焊接功能),维修作业路径自主规划软件1套,维修作业工艺数据库和具身智能模型1套,机器人使用说明书1份。
执行期限:2025年11月1日至2027年10月31日。
经费额度:非定额资助,“揭榜挂帅”形式,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,支持经费不超过500万元。
申报主体要求:上海市企业
专题二、极地科考
方向1、适用于封闭式特殊深水环境的微生物现场采样与监测技术
研究目标:针对南极冰下湖等典型大埋深封闭式特殊深水生境采样困难、对钻探作业引起的微生物污染监控要求高、有潜在生物风险微生物类群的特点,研制大深度大流量微生物过滤采样装置,过滤孔径0.22μm,时流量不低于20L;研制小孔径大容量水体采样装置,单次采水量不低于100L,工作水深不小于4000m;建立微生物现场监测一体化集装箱实验平台,可连续工作不低于14天,实现勘探现场原位水体等微生物样本遗传数据的实时产出。
研究内容:开展基于钻探的冰下湖水体微生物原位过滤、自封闭水体采样等关键技术研究,研发微生物现场监测一体化实验室,开展核酸-蛋白-代谢多组学共提取及共分析研究,完成试验验证。
执行期限:2025年11月1日至2028年10月31日。
经费额度:非定额资助,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,投入专项资助经费不超过300万元。企业牵头申报时,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之比不低于2:1。
方向2、北纬高寒区冰雪气智能综合观测技术与装备
研究目标:研制无人值守冰川自动观测装备,冰川温度测量精度≤0.1℃,冰川运动位移测量精度≤0.1m,数据采集频率不低于1次/h;研制积雪自动观测装备,雪深测量精度≤10mm,降雪捕捉率精度不低于75%,数据采集频率不低于1次/2h;研制大气-海冰-海洋界面观测装备,数据采集频率不低于1组/6h,连续观测时间不低于6个月,实现大气风、温、湿、压等要素和海冰厚度、温度,近冰底海水温、盐、流等数据同步采集;研制海冰预测模型,7日内海冰密集度、海冰厚度、海冰流速预测误差不高于3%。
研究内容:研究北纬高寒区陆地冰川、积雪及航道海-冰-气综合观测技术,研发冰川、积雪自动观测装备和大气-海冰-海洋界面自动观测装备,建立北纬高寒区航道海冰预测模型。
执行期限:2025年11月1日至2028年10月31日。
经费额度:非定额资助,拟支持不超过1个项目,投入专项资助经费不超过300万元。企业牵头申报时,自筹经费与申请资助经费之比不低于2:1。
二、申报要求
除满足前述相应条件外,还须遵循以下要求:
1. 项目申报单位应当是注册在上海市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,具有组织项目实施的相应能力。
2. 对于申请人在以往市级财政资金或其他机构(如科技部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)资助项目基础上提出的新项目,应明确阐述二者的异同、继承与发展关系。
3. 所有申报单位和项目参与人应遵守科研诚信管理要求,项目负责人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性,申报单位应当对申请人的申请资格负责,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,不得提交有涉密内容的项目申请。
4. 申报项目若提出回避专家申请的,须在提交项目可行性方案的同时,上传由申报单位出具公函提出回避专家名单与理由。
5. 所有申报单位和项目参与人应遵守科技伦理准则。拟开展的科技活动应进行科技伦理风险评估,涉及科技部《科技伦理审查办法(试行)》(国科发监〔2023〕167号)第二条所列范围科技活动的,应按要求进行科技伦理审查并提供相应的科技伦理审查批准材料。
6. 已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市科委科技计划在研项目2项及以上者,不得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。
7. 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应当真实、合理,符合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的有关要求。
三、申报方式
1. 项目申报采用网上申报方式,无需送交纸质材料。请申请人通过“上海市科技管理信息系统”进入“项目申报”,进行网上填报,由申报单位对填报内容进行网上审核后提交。
【初次填写】使用“一网通办”登录(如尚未注册账号,请先转入“一网通办”注册账号页面完成注册),进入申报指南页面,点击相应的指南专题,进行项目申报;
【继续填写】使用“一网通办”登录后,继续该项目的填报。
有关操作可参阅在线帮助。
2. 项目网上填报起始时间为2025年8月12日9:00,截止时间(含申报单位网上审核提交)为2025年8月29日16:30。
四、评审方式
“专题一”采用第一轮通讯评审方式、第二轮见面会评审方式。
“专题二”采用一轮通讯评审方式。
五、立项公示
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将按规定向社会公示拟立项项目清单,接受公众异议。
六、实施管理要求
专题一方向4采用“揭榜挂帅”形式,由市科委与技术需求方共同组织揭榜方案评审,指定项目专员对项目实施进行跟踪管理,开展“里程碑”式考核及成果验收。
来源:上海科委
上海产业政策服务中心
政策服务部:方主任
电话-微信:15618903837
*本文发布的政策内容由上海产业政策服务中心整理解读,如有纰漏,请与我们联系。
上海产业政策服务中心:权威的政策辅导+园区招商平台
政策扶持:指导企业申请各类政府专项补贴资金,包括上海科委,经信委,发改委,商务委和各区部门政策资金项目。专业规划,重点申报,确保立项,获得扶持资金。
园区招商:上海市级园区,直招企业入驻,签订扶持协议,落实企业退税,安排人才落户,土地厂房免租。鼓励人才创业,0元注册公司,免费提供地址,辅导申报创业政策补贴资金。